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事让人们一度又想起了2012玛雅神秘预言,所以天空出现任何异象,都不免会被人们关注议论一番:这些异象是在预示着什么吗?12月29日,在北京西城区宣武门的上空,天空竟然出现了三个太阳。
当地球内部热量不断聚集、不断靠近地表的时候,伴随着压力的作用,就会冲出地壳,形成火山喷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火山喷发的威力可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它不仅会让地球气候环境骤变,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大灭绝的发生。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共进行航天发射39次,成功35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更广阔的宇宙深处。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对准星空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回头问一句,人类对自己生活的星球真的足够了解了吗?
2020年,人类在天文学方面,获得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的嫦娥5号成功探月,并挖回2千克月球表面土壤。科学家对外太空的探测,也发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比如对木星进一步探测发现,在木星的卫星当中,木卫二表面存在至少1万米深的海洋,并且存在生命活动的迹象。
什么万有引律,牛顿定理,光直射原理等等,都是科学家们通过无数次试验不断验证得到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有科学家曾测算出,地球的重量约为60万亿吨。
地球就在前方!大家千盼万盼的嫦娥五号姑娘,终于正式踏上回家之旅。在环月轨道停留了6天,等待月地入射窗口,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嫦娥五号环绕等待6天后启程回家众所周知,探月任务是极其细致且严谨的科学活动,其难度正如古人所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探月路上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自人类科技文明问世以来, 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索,中国,美国以及苏联的航天事业就能对其证明,一直以来月球在人们眼里都是美好的象征,像著名歌手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是极好的证明。
当生命离开水面,逐步深入广袤大陆时,它们必须要懂得在干燥的环境中保存水分,才能稳稳扎根于陆地。其中,爬行动物选择赋予自己一身表皮鳞片,既能够充当一层盔甲提供保护,还能防止水分流失和紫外线辐射,从此不再像过去的先祖那般,被限制在水域附近徘徊。
进行深空探测,了解神秘宇宙,是人类永恒的梦想。1.旅行者1号(Voyager)1.1.旅行者1号(Voyager)是美国于1977年9月5号发射的深空探测器,重815千克。到现在为止,它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四十三年, 访问过木星及其土星和它们的卫星。1.2.
解开光的奥秘揭开能量波操控下的宇宙真相前文提示:第一节:初探光的本质第二节:一个全新的发现!能否彻底解开‘双缝干涉’的百年谜题?第三节:光的‘波粒’四像性第四节:‘分形’结构的形成原理中隐藏的‘宇宙、生命’奥秘当我们身处自然,你是不是经常会被自然界的‘美’所打动。
奇迹般的2020年即将过去,(完稿时已经过去了……)我很喜欢这个年份,看着很舒服,情人年有木有 (^_^)。到了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了,有点不舍,但时间之河奔流不息,从来没有人能在时间里停留。不过,有一个地方能无限放慢时间的脚步,那里的时间永恒不变,那地方就是黑洞的边界——事件视界。
嫦娥五号月球取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航天探测任务之一,就像是我国科学家所说的那样,原本我们可以选择更简单的月球取样方式,像苏联时期一样,可以减少交会对接以及多次变轨的步骤,直接月面起飞返回地球。
阿波罗11号到底有没有登上过月球,这已经成了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每当有月球相关的探测相关重大进展时,阿波罗计划就被再次提及,这次嫦娥五号任务的顺利完成、成功带回1731克月岩之际,阿波罗计划真假又一次被推上了封口浪尖!阿波罗任务到底有哪些被吃瓜群众找出来的破绽?
导语:坠落青海的小行星,曾在35公里高空爆炸,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小行星的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了,对于科学家来说,小行星的研究价值极高,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来说,小行星如果坠落在地球上,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算的。
地球最后一次磁极倒转的时间定了!快来看看日本科学家的新发现!日本科学家发现了773000年前最后一次地球磁极倒转的详细记录。其实每隔20万到30万年,地球的磁极就会发生倒转,其中北极变成了南极,南极变成北极;这种巨变的过程是发生于无形之中的。
自从发现木乃伊开始,人们就对木乃伊产生了种种幻想,甚至将它们和各种灵异事件联系在一起,木乃伊也成了许多科幻电影的题材。
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伯特·因尼斯在1915年时发现了一颗红矮星,这颗不起眼的红矮星视星等只有11等,但谁都不知道它将在百年后的今天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2019年时,澳大利亚帕克斯天文台的六十四米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了一个来自比邻星系的无线电信号!
近期,网上不断热议我国2021年航天发射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空间站建设。按照计划,2021年我国将有两次载人航天发射,分别是神州12号、13号宇宙飞船;有两次货运飞船发射,分别是天舟2号、天舟3号,另外在2021年3月,我国将率先发射“天河号”核心舱。
嫦娥五号探月飞船已由胖五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奔向月球,将实现“绕落回”和月球采样,把欧洲日本印度之流远远甩在身后,其意义之重大,就不用我赘述了。本期文章的重点,一个是探月登月,一个是能飞到另一颗恒星的核聚变飞船,然而探月根本用不着聚变飞船,化学火箭就足够了。
12月31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透露在完成既定主任务后嫦娥五号轨道器开展拓展任务启程飞往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今年以来我国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不断书写着新历史九章、嫦娥、北斗......2020中国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你了解多少?
2020年9月,巴彦淖尔市地质公园管理局戴瑞明、贾胜等人与中科院古脊椎所开展“巴彦淖尔古生物化石调查”课题过程中,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海力素以南5公里处宝日汉图地区的一处石炭系海相沉积岩中发现距今3.2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莫过于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洞穴系统,那里有地下暗河、有瀑布、有可呼吸的空气、但是一片黑暗、没有光明,但那里隐藏着我们未知的变异生物,它们异常凶猛...这就是探洞电影《魔窟》为我们呈现的场景,看了这部电影让我对深邃的洞穴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文/M叔图侵删美国NASA在2019年,启动了一项名为"阿耳忒弥斯"的登月计划。与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同,这次登陆为了测试人类在月球居住的可行性,该计划会送一名男宇航员和一名女宇航员,在月球进行长时间居住。目的是希望建立起月球经济,在驻扎月球成功后,再把人类送到火星。
尽管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约50亿年,但我们的太阳最终还是会耗尽氢,然后继续消耗核心更深处的氦。所以,接下来我们不妨快速了解一下宇宙中一些最极端的恒星。
人类一直处于发展中,但对于地球我们仍然有许多无法探索到的秘密,对于地球我们越是了解,就越是感觉到神秘,可以说我们也一直处于揭秘地球的一个过程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从卡文迪许测定地球质量为60万亿亿吨,到前苏联打下12262米深的科拉超深钻孔,人类对脚下地球的探索可以说是从未止步。
作者:文/虞子期章鱼是地球上让科学家们难以研究透彻的物种,在许多方面,章鱼与人类很相似,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章鱼可能超过了人类,所以很多科学家们逐步怀疑,章鱼可能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物种,而并非是地球的“本土物种”。
斯巴克向琳达透露了许多有关于南极的秘密行动,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发现,他和斯巴克2号甚至将奥陌陌的真相告诉了琳达,大家还记得我制作这一系列的第二个期视频吗,斯巴克来到南极大陆,从麦克默多站出发,在地表发现的那个巨大八边形结构,其结构更深层的内部墙壁上布满了令人震惊的象形文字,斯巴克
寒潮来袭,全国部分地区开启降温模式首先要从地球的形状说起由于地球具有球状表面,日地距离很远,照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几乎是平行的所以纬度越高,光线入射的角度越小,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越少纬度越高,单位面积接收的热量越少其次,再看一下我国所处的位置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随着中国的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带着两公斤的月球土壤返回地球,全球不少科学机构和科学家纷纷发来祝贺。然而美国却仿佛吃了柠檬,做出了新的动作,让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根据《太空新闻》报道,美国太空军司令约翰•雷蒙德宣称,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跨越式进步引发了美国对于自己国家安全的担忧。
提到人类是怎么来的,目前并没有一锤定音的说法,而现如今有两种理论让科学家们喋喋不休地争吵,一种是非洲起源说,一种是多地起源说。根据非洲起源说,北京猿人并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然而根据多地起源说,北京猿人就是我们的祖先。
棘龙(Spinosaurus)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时期非洲的北部, 大约9900万年至9350万年之间。棘龙跟似鳄龙、重爪龙等近亲最大的特征是那个跟鳄鱼十分相似的头骨,而将棘龙从它的亲戚中区分开来则是那个极其显著的背帆。
银河系是一个围城,有的恒星想进来,有的恒星却想出去。在历史上,有大量的星系曾经被银河系吞并,无数恒星加入到了银河系这个庞大系统中。而最近,科学家们却发现,有591颗恒星,正在以极高的速度向外逃离,它们到底要去哪?
考古时代,历史学家通过考古学发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种类型的古人类。比如元谋人就属于直立人。在考古时代,人类可以通过人类化石来分析人类的进化,但是却难以研究人类的迁徙情况。到了21世纪,诞生了分子人类学,也就是将基因工程和历史学结合起来,用基因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笔者-菲君2020年10月6日晚,一副名为“斯坦”的霸王龙化石在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拍出了3184万美元的天价,相当于人民币2.1亿元,这幅恐龙化石的价格毫无疑问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的大部分珠宝首饰。
笔者:天行健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探险梦”,比方说想要去看看一望无际的沙漠,甚至对于一些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可能在感叹沙漠广袤无垠的同时,也会向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甚至羡慕那些生活在沙漠周围的游牧民族。
目前,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携带此前采集的月壤样品,正在月球轨道环月等待,寻找合适时机返回地球,这次,嫦娥五号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它也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以后,人类时隔44年携带,又有探测器携带月壤回到地球。
科学前沿观天下 笃学明理洞寰宇众所周知,随着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正在上升,然而在内陆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正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当冰川融化为海洋提供淡水时,高温和干旱正在耗尽湖泊和内海的宝贵水资源。
搭载嫦娥五号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约重40克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2月23日,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
中国近些年来,在发展新型的科学技术方面格外的看重,不惜耗费巨资聘请一些科研人才,而且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更是全球各国中位居前列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越来越多新型的技术,在中国科学家手中诞生。
著者:余生@天体生物学 / @太空生物学太阳系是一个在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地方,太阳系一共有8颗行星诞生,存在生命的是第3颗行星叫做——「地球」。
科学家普遍认为,在漫长的地球演变过程中,地球上各种生物都在不断的进化完善,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文明也就1万多年的时间,而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也应当会有很大的进化。
看过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朋友大概都记得这样的场景:太阳系面临毁灭的危险,地球的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未来的人们不得不乘坐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家园。
甲烷+二氧化碳,还有水,在高温高压的地下发生的反应,已经超越了我们目前的理解范畴,这种极端反应条件,我相信是除了原子核没有熔在一起外,电子是自由移动的,因此组合也是我们没法理解的,如果加上周围土中有吸收氧的矿物,这样甲烷+二氧化碳+水,或者其中的两种,就有生成烷烃的可能了。
2020年5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称,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纠缠微波光子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雷达系统。
生物繁殖为基因突变提供了可能,基因又像是生物工程的图纸一样,决定了生物的习性以及性状,而自然环境对生物适应能力的选择,就决定了哪些基因能够被保存下来,这就是生物的进化过程。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首次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自主建设的人造卫星,是我们迈向太空的重要一步。
众所周知,神舟五号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
天文学家又披露重磅天文奇观:他们从2.15亿光年之外的一个星系,观测到其中心位置,一束耀眼的光芒闪耀进入太空的虚空深处。
这一系列的问题到目前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可能由于我们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如果要想真正的完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可能还需要几万年,几十万年,或者更久。
地球上的第一个人,也就是寻根问祖,探索人类起源之谜。进化论是关于物种起源和演化的理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自然也适用进化论。
根据目前主流的单地起源说,无论是哪种肤色的人种,不管生活在地球上的哪里,现如今的全人类其实有着共同祖先,现代人类都是起源于25万年前的非洲东部智人。
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计划提出一个宏伟计划,即用15至20年时间登陆月球,而且在月球上建设燃料工厂,以力争实现大范围探测月球,寻找宝贵资源,并进一步实施划地开采。
人类对于宇宙一直是存在敬畏并且想探索的,宇宙是那么神秘,在其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一切,科学家们都努力进行探索——关于宇宙的本质,或者是奥秘,以及如何形成,如何消亡,人类对此一一都想了解,到了今天人类依然才探索了宇宙的一小部分。
随着航天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让我们人类走出地球成为了现实,早在50年前,宇航员就已经踏上了月球的表面,并顺利返回地球。
近日,有一个科学研究表明,研究人员至少发现了24颗比地球更宜居的行星,但是它们都处在太阳系之外。对于一个行星来说,在一个星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它是否处在恒星系统的宜居带中,是否能够获得恰到好处的光热,表面是否能够保存液态水。
“一山不容二虎”,上世纪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作为全球两个超级强国,谁都不肯服谁,什么都要争一争,赫鲁晓夫在任期间,苏联率先打响宇航争夺战,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去到太空的地球人,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实际上,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有3颗都位于宜居带内,也就是有机会拥有相对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这3颗行星从内到外依次是金星、地球和火星。
连续两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天文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上一次是宇宙学和行星天文学,而这回则是颁给了黑洞领域的相关研究者。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木星的卫星——艾奥、欧罗巴、加尼未和卡利斯托!早在1610年,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雷使用自制的望远镜首次发现木星的卫星。